校长请我喝杯茶第58期 | 我心目中的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4-12-19浏览次数:0


数“智”赋能图书馆,“阅”享书香好时光1217日下午,杭科院“校长请我喝杯茶”第58期主题活动——我心目中的图书馆在校史馆会议室举行。师生们现场踏勘学校图书馆,了解图书馆馆藏书籍、空间布局、软硬件设施等基本情况。党委书记范朝辉出席活动,党委委员、副校长赵悦林,12位教师代表和自主报名的8位学生代表参加。



杭科院图书馆于2012年建成启用,历经十二载建设发展,在2024版《数智时代中国图书馆影响力评价报告》中位列高职高专图书馆影响力排行榜全国44名。图书馆副馆长汤洪庆介绍,图书馆目前已步入以人为本的3.0智慧图书馆时代,倾听师生心声,回应师生需求,促进知识在师生间的交流分享,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作出更大贡献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金点子、好建议。商务管理学院学生余强和学前教育学院学生许燕钠在参加活动前就自发收集了身边同学的意见建议,从生活细节着手,为图书馆硬件设施提升改造提出了建议。“理想的图书馆不仅是学习工作的地方,也应该是身心休憩的场所”,旅游管理学院学生刘婷对图书馆的功能区设置尤为关注。校史馆教师楼润玉对此表示肯定,在近日发布的“关于图书馆建设的问卷调查”中,有不少师生都明确表达了在图书馆内设置休闲放松区的需求。艺术设计学院学生郑巍巍忍不住两次举手发言,他从自身专业出发,为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空间利用率,打造兼具功能性与美学价值的阅读空间,拉近图书馆与学生的距离提出建议。城市建设学院学生黄依蓉建议在图书馆内设置一面明信片墙作为“打卡点”,让到馆师生留下自己与书籍或与杭科院的故事,通过文字交流感悟、传递力量。



 “图书馆是一所学校文化底蕴最集中的体现,学生的文化底蕴要在文化环境的熏陶中才能得以形成。”发展规划处处长吴龙提议将部分课程和早晚自修课堂搬进图书馆,鼓励学生更多走进图书馆,更加主动探索图书馆。物联网技术学院教师任雅华和校园文化建设处文化建设负责人钱伟都表示,只有不断拓宽图书馆的边际效应,将图书馆建设成为集文化交流、体验、传播、分享于一体的综合性馆藏中心,才能真正吸引师生参与其中,形成师生与图书馆的良性互动。学生处处长李国成和城市建设学院教师许晓旭分别以自己参加过的“图书馆里过大年”和“传统节日书籍分享”活动为例,为进一步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阅读习惯逐渐从纸质书转为电子书,图书馆的建设不仅要在实体图书馆营造能让师生“坐下来”的温馨氛围,更要重视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戴立桥表示,线上图书馆建设应从更加丰富的资源、更易于访问的路径、更注重个性化的服务等方面着手,为读者带来更加便捷的用户体验。智能制造学院施可豪、物联网技术学院夏虔诚和汽车工程学院孙迪三位同学从开发图书馆小程序、增加AI辅助阅读、设置虚拟现实展览等方面畅谈了智慧化图书馆的未来构想。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汪晟着眼于受众层面,她认为必须不断扩大信息素养培训辐射面,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才能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资源。



赵悦林表示,推进图书馆建设不仅要把制度建设、空间改造、软硬件升级等基础工作做扎实,更要提高新采购图书的流通率,将图书馆场地充分利用起来,真正发挥图书馆和馆藏书籍的育人实效。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徐得红分享了国内外优秀图书馆的先进做法,建议在馆内为学生提供更多开放交流的空间,并通过开设讲座、论坛、沙龙等方式,吸引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在图书馆内自发聚集讨论。教务处处长雷彩虹提出,要进一步挖掘图书馆的学习研讨功能和美育功能,集成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形成线上图书馆与实体图书馆的有效联动,在校园内营造“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良好氛围。计划财务处副处长裘钧郑重承诺,将针对师生们提出的需求,加大经费投入、合理经费使用,为充分发挥图书馆师生荐书平台作用,不断优化图书馆藏资源,提升图书馆品质和空间利用率,打造能够激发学生创新与协作的新型学习空间提供资金保障。



 “图书馆承载着学生在校园中最美好的记忆”,听完大家的发言,范朝辉也和现场师生分享了自己求学期间买书借书的难忘经历。他对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提出三点希望:一要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学习中心,便利数字资源下载,让图书馆更加贴近学生,吸引学生自发自觉走进图书馆;二要把图书馆建设成为生活空间,设置符合学生成长思维的主题,引发同学们的交流思考;三要把图书馆建设成为美育平台,以书籍和藏品浸润人心,将生活美学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心中,引导学生懂得欣赏美、理解美。“书籍是学生进步的阶梯”,范朝辉表示,图书馆要将“大图书馆”的概念传递给学生,让同学们有更多机会、更加主动接触图书,以师生需求为导向,锚定立德树人的目标进行图书馆升级改造,充分发挥现代化图书馆以文化人的育人载体作用。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