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推荐一条游西湖的路线。”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嘉宾,正饶有兴致地体验杭州数字文旅智能体“杭小忆”,几乎是立刻,“杭小忆”就像本地朋友那样推送了一条经典路线,让这位国际友人大称“方便”。这是发生在2025数字文旅国际产教融合共同体学术交流会议上的一幕,成为数字赋能文旅产业、推动国际交流的鲜活注脚。
7月1日上午,数字文旅国际产教融合共同体学术交流会议在我校召开。杭科院与杭州绿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浙大城市学院三家单位牵头,联合马来西亚、尼泊尔、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瑞士、泰国、也门等国家的110余所院校、企业成立“一带一路”数字文旅国际产教融合共同体。世界旅游联盟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教育部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昆欣,校党委书记范朝辉,校长温正胞,杭州市教育局高教处(交流合作处)副处长蔡宇冠出席开幕式。170余名代表齐聚杭科院,共同擘画数字时代文旅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国际协作新蓝图。党委委员、副校长潘建峰主持大会开幕式。
国际共同体链接全球经验
开幕式上,各国教育界、企业代表共同见证了“一带一路”数字文旅国际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诞生。
王昆欣表示,一带一路”数字文旅国际产教融合共同体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实习实训、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范朝辉简要介绍了杭科院近年来持续推动政校行企协同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他指出,共同体将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聚集和辐射作用,推动打造数字文旅人才培养新高地,构建数字文旅国际合作新生态。“我们期待通过这一平台,探索‘人工智能+文旅’‘大数据+运营’等前沿方向,推动师生互访、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标准共建。”
蔡宇冠表示,共同体的成立,标志着立足中国、辐射“一带一路”、服务全球数字文旅产业的国际合作平台正式扬帆起航。“这是杭州‘教育+文旅’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蔡宇冠强调,杭州不仅有得天独厚的文旅积淀,更在数字经济领域走在全国前列,数字文旅产业作为两者的交汇点,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大力推动数字文旅产教融合是培养一群懂数字、懂文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培育打造数字文旅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路径。 企业代表、杭州绿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教育产品专家时李铭表示,绿云集团将邀请部分成员单位共同参与文旅酒店数字化运营系列课程与标准的共同开发,并向院校提供包括知识、经验和技术的转移。
校企协作深化产教融合
在践行产教融合的实践中,杭州高校不仅借鉴先进经验,也为数字文旅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杭州样本”。
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徐得红分享了产教融合的实践经验。近年来,旅游管理学院与绿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绿云数字文旅产业学院,采用“资源置换、合作共建、协同共‘营’、人才共育”合作模式,组建数字化运营精英班,创新“学做一体”“岗中训练”“分阶递进”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搬进了校园,将课堂打造成职场,将业务转化成课程内容,将企业高管转变为教师,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数字化旅游人才。
浙大城市学院则与君亭酒店集团、世界旅游联盟(WTA)、浙江省文旅厅、杭州市文广旅游局开展产学研合作,以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学院为基础,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构建起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学术沙龙百花齐放
本次大会同时举办了为期2天的学术交流会议,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围绕数字文旅教育的前沿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王昆欣深入剖析了“‘一带一路’国家数字化文旅人才培养”的前瞻路径。前香格里拉集团全球人力资源副总裁、马来西亚EP-TEC集团合伙人Andrew Quay解读了“亚太地区酒店业人才发展趋势”。尼泊尔饭店协会的Mr. Binayak Bikram Shah分享了“中尼旅游关系与合作展望”。杭州市文广旅游局文旅发展中心(旅游经济实验室)主任周围向各国代表介绍了“从大数据到大模型——数字文旅的杭州实践与探索”,引发各国代表的广泛关注。
各国教育专家就产教融合的实践和探索展开论述,分享了“数字文旅的杭州实践与探索”“数智时代国际文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健康旅游5.0:智能化、可持续性的心灵旅行体验设计”等议题。
此外,本次大会还展开了文化之夜沙龙、校企合作宴会设计成果展示、院长交流会等文化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