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2日,第八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具身智能赛全国现场决赛在我校大江东校区举行。来自全国96所职业院校的138支参赛团队进入现场决赛,经过激烈角逐,共决出一等奖41个,二等奖65个。我校师生在决赛场上沉着应战,表现亮眼,共斩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奖。
大咖云集 共襄盛会
见证职教创新力量
7月12日,第八届中华职教具身智能全国现场决赛颁奖仪式顺利举行。中华职业教育社党组书记、总干事王晓光,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党组成员、大赛组委会主任冯大军,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中华职教社主任陈小平,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吴振宇,省人社厅副厅长毛鹏岳等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及众多职教领域专家出席颁奖仪式。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温正胞作为中华职教社理事、浙江省中华职教社副主任主持仪式。
冯大军指出,本次赛事首次将具身智能赛道纳入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是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更是职业教育主动对接产业前沿的生动实践。他表示,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中华职业教育社将持续探索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模式,紧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动,开创更具社会意义的实践场景,让职业教育成为驱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陈小平在致辞中指出,具身智能赛作为第八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的新增赛道,极具前瞻性和挑战性,聚焦了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向,彰显了职业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可能。要以此次大赛为契机,加强与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具身智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进一步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活力与实践能力,助力培养更多适应未来产业变革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新动能。
杭科院人 硬核保障
筑梦赛场零距离
本届大赛以 “具身智能,创新筑梦” 为主题,由教育部、人社部指导,中华职教社主办,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华职教社职业指导中心、杭州计算机学校共同承办。从前期周密筹备到现场高效执行,我校物联网技术学院师生和学校后勤保障团队以“零差错、高水平”的服务,赢得了组委会和参赛师生的一致赞誉。
物联网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在智能硬件、机器人、物联网系统集成等领域的专业优势,严格按照“复杂道路机器人远程操控”“人形机器人任务挑战”“机器人道路识别”“机器人与无人机协作”“具身智能创新(开源)”五大赛项的技术要求,精心规划、搭建并调试了多个功能完备、技术先进的竞赛环境。
物联网技术学院组建了由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构成的技术支持团队,72小时全程守护,随时应对设备调试、网络保障、规则答疑等挑战,为138支决赛队伍的稳定发挥扫除后顾之忧。
从接待引导到赛场协调,从后勤保障到氛围营造,物联网技术学院志愿者“小蓝侠”的身影遍布赛场每个角落,用热情的微笑和专业的服务,让来自全国96所职业院校的600余名嘉宾、专家、选手感受到杭州温度、杭科风采。
巅峰对决 精彩纷呈
产教融合硕果盈枝
赛场上高潮迭起,四足机器人在复杂地形上灵活穿梭、人形机器人精准执行各项指令、无人机与地面机器人协同作战、开源项目创意涌现……参赛学子们将课堂所学精湛地转化为赛场技艺,生动诠释了“创新”与“筑梦”的真谛,全面展示了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新时代能工巧匠的丰硕成果。
我校物联网技术学院学子在赛场上尽显卓越工匠精神。为追求极致表现,他们对机器人的每个动作进行成百上千次反复调试、验证与优化,这份细致与耐心成为成功的关键。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实打实的技能竞技极大激发了“要拼、想赢”的斗志。在无人机赛项中,人工智能 2411 班的秦浩与团队为保障集训效果,备足 4 块电池不停充电轮番练习,最终成功斩获一等奖;人形机器人挑战赛上,人工智能 2412 班左荣宇所在团队深知比赛细节繁多、不容马虎,每个动作都经过数百次调试验证;道路识别赛参赛选手人工智能 2311 班潘东楠与队友面对算法编写的高难度挑战,在第一版效果欠佳的情况下,查阅大量资料并学习新知识,最终攻克难关,“这种在极限挑战中锤炼出的抗压能力与团队默契,是课堂学习难以获得的宝贵财富”。
这场高规格、高水平、高科技的国家级赛事在我校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杭科院综合实力与办赛能力的权威认可,更是学校紧密对接智能时代前沿产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生动实践。学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为培养更多具备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 “技能钻研者”、服务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了坚实的杭科力量。未来,杭科院将持续立足智能科技领域,在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迈进。